能夠誘發學生主動的學習,這才是素養教育的目的,素養題是誘發主動學習的工具之一,而不只是一種新的考題形式。
南投縣延和國中在前任林紹湖校長推動下成立南投第二間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現在由同樣具有科技專業背景的鄭俊楠校長接棒,持續擔任推動科技教育的火車頭。
Q:校長參與12年國教課綱的規劃,同時也擔任總綱講師與素養教育課程設計講師,先請您分享最初的起點。
A:12年國教的改革是跟著世界潮流在走的,世界變化很快,政策推動得也很快,在規劃之初就擔心老師可能會跟不上,特別科技領域是全新的開始,當我們看到國外都在推廣STEAM而且有相當成績後,決定從自然科分出一節課去結合資訊課,變成兩節課的科技領域課程。
以前講「節數」,只是請老師去上課,沒有設定目標,現在講「課程」,最大差別就在於課程具有「目標性」,透過科技領域的實施,我們希望達成三個學習目標:認知、技能和態度,如果這個課程的結果,能讓學生產生創意的思考與主動嘗試實作,並且從這個過程中學到基本的自造技能,做到這一步,就能確定這個課程的發展性。
Q:就現狀而言,您對解決師資問題的具體建議是什麼?
A:我常說老師轉型沒有成功,科技領域就不會成功,所以重點還是在師培,大學端目前培訓的公費生師資,是否適合教學需要?包含現在為現職教師設置的第二專長訓練,是否真的能解決師資需求的問題?這些老師回到教學現場時能否銜接現在主流的科技課程,比如AI和IoT的內容?我認為實際上有困難。
解決之道還是要積極從大學端去著手師資培訓,而不能只將重點放在現職老師的增能培訓,培訓新一代的科技領域教師就長遠來說更為重要,最大的差別在於兩個世代對於科技的認知與態度是不一樣的。先讓公費生進入教學現場才是解決師資問題的關鍵,讓新一代的老師能接手科技課程,才能看到科技領域發揮它該有的光芒。
參與12年國教課綱規劃的鄭俊楠校長深度分析素養教育,強調教育不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誘發學生主動學習才是素養教育的目的。
Q:自造中心的經營頗有難度,校長要如何讓自造中心發揮它的功能
A:我認為團隊化與專業化是兩個最重要的關鍵,成立自造中心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團隊,如果要推給某一個人來承擔,資源有限,壓力過大,不可能成功。
另外就是專業化,跳出傳統工藝課的思維,將課程結合最新的科技,3D列印機和雷射切割機現在已經是標準配備,接下來我們還要進一步讓學生透過實作「影像辨識」去學習人工智慧的基本概念,這些十幾歲的孩子再過十年就要投入職場,未來十年的變化非常大,不應該把我們過去所學的再套在他們身上,用最新的教材去教學生,他們才能夠有自信去面對未來升學和就業的挑戰。
在課程規劃上,要透過科技課程去整合其他學科來解決問題 自造中心的課程目標就是強調要多元化,這樣學生能融入的情境就會更多元,另外就是要生活化,讓他們去嘗試用所學去解決一些生活上的需求才能產生成就感,才能培養出主動的態度。
Q:就我們的觀察,態度的養成相當不容易,比如目前國際級的機器人競賽都採用強調和競爭對手進行協作的聯盟賽制,這對中小學生來說其實有難度。
A:「態度」是一個深層的概念,所有的教育,都在處理態度的問題,因為態度正確,知識與技能就可以增進。
我們可以透過觀察實施前後的差異,從而去判斷學生有沒有養成態度,這就是課程設計的重點,只要學生願意主動去動手解決問題,主動參與討論,我覺得態度訓練基本就成功了。
從競賽與合作學習的角度切入態度養成,我認為要從團隊分工開始,根據學生不同專長去分配不同的任務,讓每個成員都有責任去為自己的團隊完成共同的任務,然後進一步和別的團隊一起去解決彼此的問題,這個過程難免要經過吵吵鬧鬧的磨合階段,但是重點在「參與」,這是態度養成的一個起點,透過團隊合作去解決問題,就會產生成就感,他就會更積極參與下一次的活動,去解決下一個問題,經過這個歷程,態度就會成形了。
科技領域並不是要養成專業能力,而是養成正確的態度,所以我主張讓他們多元接觸,最基本的要求是養成接受科技的態度,而不是對科技產生排斥。
我曾經帶過四次全國科展,後來發現自己處理資料的能力比較差,比如我不會應用程式設計和Arduino去呈現化學科的研究成果,但是我現在就可以結合自造中心的設備把科技元素融入科展作品中,包含利用到AI辨識等,結合科技元素也是現在科展的趨勢。
我希望孩子們將來踏入社會後,能夠發現自己在國中養成的基礎能力,已足以應付未來生活的需要,我們的國中課程其實是相當深的。
Q:提到結合生活情境,這也是最被廣泛討論但也最容易失焦的「素養教育」,校長認為在國中階段應該如何呈現素養教育?
A:直接把「素養」這個詞拋出來,很容易產生誤解,從布魯姆(Bloom)的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來分析,由最簡單到最複雜排成六個層次依序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與評鑑,素養還未到評鑑,但是已經到應用、分析與綜合的層次,對國中生來說,當然很難!
我去演講時常舉一個例題:從柏林租車開車到華沙,還車時還要把車子的油加滿,請問這趟旅程要花費多少歐元?
這一題有沒有達到素養題的標準?絕對夠,可是,真的好難!包含地理、數學、資訊應用還有金融知識等,透過這樣的題目,老師和學生可以一起在課堂上共同討論與探索,這樣的互動學習所得到成果才是最好的。
教育不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透過設計建構完整的學習歷程,讓孩子真正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與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教師的夥伴,教師扮演的是引導的角色,必須能夠誘發學生主動的學習,這才是素養教育的目的,素養題是誘發主動學習的工具之一,而不只是一種新的考題形式。
Q:從適性揚才的角度來看,學生自主學習是很關鍵的能力,課程和評鑑多元化,確實可以讓更多孩子有機會找到自己的路,但是實際上,還是有很多人認為不如專心把國英數讀好更為重要。
A:理想主義的學問至上與實用主義的學以致用,也許現在學問至上比較占上風,但是不論孩子的起點怎麼走,擅長讀書考試的就讓他專心學科爭取高分,不擅長考試的就讓他多花時間動手做,進行多元的自我探索,只要能持續走下去,最後還是會回頭彌補自己的不足,比如靠技能優勢升上大學或是碩博班,最後還是要補強自己的學科基本能力;一直鑽研在學科中的孩子,最後還是要學習技能去應用所學,比如前面提到參加科展要結合資訊科技的能力。
不用特別擔心孩子一開始學不好,有些孩子需要我們多一點的等待,但是在等待的過程中,要給他們多元試探的機會,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方向。
姚述勤老師(左)與林紹湖校長(右)都是在南投推動科技教育的推手
後記
採訪當天,延和自造中心邀請輔導團的姚述勤老師擔任講師,分享程小奔、光環板、mBuild等適用於國中科技領域課程且能結合AIoT的最新科技教具。模組化的設計,讓學生透過簡易的實作就可以建立AI的基本認知和技能。
一年以前,還沒有這樣完整的配套教具可以推進國中小校園,如同校長所說,時代進步快速,要給孩子最新的工具去學習新科技,減少學習障礙,建立自信,也能養成接納新科技的態度。
文/圖 江玉麟
Copyright © 2018 勁園科教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