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人來說,鼓勵學生參加科技比賽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升學,但是對於需要投入大量心力指導選手的老師來說,看到孩子的成長才是他們熱情的來源。
活躍在比賽現場的張育豪老師非常樂意分享自己的比賽秘訣
艾葆科技誌身為大型科技競賽主辦單位,長期在競賽現場上觀察到許多曲解比賽意義的現象,因此持續邀請多位老師說明科技比賽的意義,這次邀請為我們執筆電腦鼠迷宮賽解題的南投國小張育豪老師分享他投入教育的「初心」。
離開科技業 回鄉執教鞭
育豪老師畢業於台科大電機系,離開業界回到故鄉從國中代理老師做起,教了幾年的數學和自然,直到擔任電腦教師後才終於可以大展身手,三年前第一次帶學生參加機器人比賽,發現這是可以觸發學生求知欲的方式,於是開始埋首投入培訓選手參加比賽,即使這些付出遠遠超出一位代理老師所被賦予的任務和所獲得的報酬,也甘之如飴。
張育豪:「看到自己的孩子到小學四、五年級也只能在家裡滑手機看電腦,沒有什麼求知的慾望,就決定帶他們一起參加比賽,透過和同學團體合作學習程式設計,不一定未來都要走工科這一條路,但是希望培養不同的興趣,讓他們能對未來產生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玩科技的孩子不會變壞
「帶了幾屆的學生,發現玩科技會讓孩子的個性越來越穩定,那些平常在家裡習慣當小霸王的小朋友會發現自己無法融入團體,跟不上學習進度,就會慢慢調整自己的行為,改變表達方式,不久之後就會被團體所接受。」張育豪:「在中小學階段學習程式的目的不是在學會程式語言,是在學做人處事的道理,也就是學到自我控制、自我要求、自我調整的方法。」
科技領域課程並非是同學面對課業壓力的避風港,獲得療癒或放空,透過「做、用、想」的步驟培養設計思考、創造思考與批判思考的高階思考能力才是目標,這正是下一個世代必備的能力。
「只要肯投入學習,在技術上城鄉差距並不大」張育豪:「我帶的學生,如果和都會區學校比起來,明顯的表達能力會比較遜色,態度靦腆,無法理解評審的提問,不能夠有條理地回答,這也是我之後想要幫孩子加強的地方,科技比賽不只強調技術,溝通表達能力的訓練更重要。」
看到孩子能透過比賽學會自主管理、團隊合作和溝通表達,而學長也能夠帶領學弟主動收拾教具設備和整理環境,育豪老師覺得這樣就有達到他的教學目標了。
學生的成長就是老師的動力
「當老師的樂趣就是把不會的孩子教到會,當他產生興趣時就用各種方法讓他能學得更好,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孩子一開始都是需要家長的鼓勵或壓力,才會持續學習,但是有機會出去比賽,親自感受到比賽的氛圍所帶來的刺激和興奮的吸引力,就會讓孩子開始轉變成主動學習的態度,以我的經驗,讓孩子參加比賽確實是科技教育的一個關鍵,否則激不起學習的動能。」
就好比一支球隊總是自己在反覆練習卻沒有機會出去和其他隊伍比賽,時間一久,就不會有人想要繼續練下去。
「一開始出去比賽都是輸,回來後就要帶孩子一起找原因和研究進步的方法,第二年就有機會搶下名次,然後就會有新的老師和同學加入,互相學習和競爭,就會一起進步,但是孩子終究會畢業,所以我就要持續去找小選手慢慢地培養,也會讓大朋友去帶小朋友,而不像一開始我要一個一個手把手的教,孩子之間能夠教學相長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學校和家長的支持才能讓育豪老師發揮專長,盡情地燃燒熱血,帶領學生南征北討。
更多的陪伴 更多的支持
「帶小選手出門最重要的就是要安全,另外也要能夠安撫選手的情緒,比如上場時才發現馬達壞掉或是哪個環節出錯而錯失得獎的機會,這種失誤對自我要求高的孩子會產生比較大的情緒波動,這時就要多花點心思鼓勵他們。」張育豪:「我總是要提醒它們,沒有輸,哪有贏。」孩子經過比賽的洗禮後就比較能夠理解這句話而逐漸釋懷。
「我挑選選手不是要資優的聰明的,而是要有足夠的時間在放學後留下來學習的孩子,所以不需要那種天天上補習班,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另外就是家長的支持,我不會跟家長收社團課程費,但是外出比賽除了學校的補助外,還是需要家長能夠支持經費。」
「最重要的還是學校的支持才能持續投入比賽,比如最近我們就把mBot1換成mBot2,雖然參加比賽不只是以追求成績為目標,但還是要教學生認真的去面對比賽,這樣才會帶出學習的效果,同學們也會感受到,能夠拿到好成績的選手一定是最認真學習的學生,不要心存僥倖,這也會建立他們正確的學習態度。」
帶比賽除了被期許能為學校建立教學特色之外,要帶領大腦還在發育的中年級學生接觸科技和組隊比賽,確實不容易。張育豪:「最大的差別就是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全程陪伴,沒有辦法像帶國中生一樣,教過之後,給他們時間讓他們自己去練習就可以得到不錯的學習成果。」
「現在競賽的主流是人工智慧這一領域,畢竟特斯拉已經滿街跑了,我們的科技教育發展方向並沒有錯,但是在中小學階段要能夠資訊融入教學,我認為還需要更多的不同類型的科技競賽,讓孩子可以透過競賽去激勵他們一步一步走下去,很可惜這兩年受到疫情影響,很多比賽停辦,希望儘快地可以恢復正常。」
懷抱初心擔任科技教師,讓育豪老師能夠發揮所長也讓學生能獲得更多的成長機會
文/江玉麟 圖/劉冠廷
Copyright © 2018 勁園科教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