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雷雕機-激光寶盒今年在台上市後引起高度矚目,雖然這是專為教學需求設計而具有所畫即所得功能的AI雷雕機,但是在台灣已經有設計師使用它開發出精緻的文創商品,成為Maker to Market的新典範….
文/圖 江玉麟
創客在台灣以自造教育的型態成為科技教育相當重要的一環,而在大學與勞動部相關單位則是導向創意、創新、創業的途徑,至今方興未艾。前者成績斐然而後者總是讓人不禁打起問號,耗費相當多資源推廣的創客,究竟是「打水漂」還是在各地已經慢慢開花結果?
在台中擔任平面設計師並開業十多年的林俊利在接觸創客以後就積極參加各種課程,遇見雷雕機那一刻,多年來一直想要嘗試轉型與創新的他終於找到可以發揮的工具,接著就一頭栽進去研究如何將此工具結合他原來的專長。
「要從2D轉到3D,確實要花很多功夫學習,最難的還是創意,一開始是上網找國外的資源,研究這些大師的設計,然後構思自己的作品,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重來。」學會操作雷雕機後,接下來就是要為自己的工作室選購一台自己的雷雕機,但是這一步並不容易。
「我整整找了半年,花很多時間去研究,比較過十幾台機型,最後選擇激光寶盒。」林俊利笑著說:「並不是它的所畫即所得的功能吸引我,實際上我沒有用過這個功能,台灣有在賣的機型我都仔細比較過,只有它是完全符合我的需求和預算,再加上工作室空間有限,它的尺寸和整體設計感都非常適合我的需求。」
實際在使用時會有效能不足的問題嗎?「我幾乎每天從早開到晚,非常耐操!我會建議學校或是同業,不需要考慮大功率,40瓦已經足夠使用,除非是工業生產,否則用不到大瓦數」
林俊利強調說:「最重要的是,這是國際品牌而且有專業代理商做銷售服務,完備的後勤包含軟體的持續優化,非常重要,我看到同價格區間的大多都是拼裝機或是貼牌機,這種的我不考慮,所以我去代理商的展示中心體驗過後,心中就想,我終於找到它了!」
「我本來不認識makeblock這個品牌,開始使用後有碰到一些問題,反映之後, 代理商和原廠的技師至少都來兩趟以上,原廠還來台灣了解我怎麼使用,我覺得他們很重視客戶的回饋也很用心的經營,所以用起來也很安心,後續也會再添購同款機型。」
設計專業的林俊利碰到一個問題:他忽略工具機需要清潔保養,否則將造成精度的誤差。「其實只要保持內建鏡頭的清潔就能維持精度,為了這個小問題讓人家跑好幾趟,我這邊是偏僻的農村,不是很好找,這樣的售後服務讓我很滿意。」林俊利開心的說:「本來擔心他們把我當成『奧客』,現在都變成了朋友,還訂製了我設計的作品。」
宮廟文化是源於閩南的民間信仰,經過幾百年後卻在台灣生根茁壯,每年的媽祖繞境成為台灣最具象徵性的文化活動。
文創風興起後為宮廟文化增添文創商品讓人耳目一新,但是近年來已經面臨創意疲乏。林俊利想從這裡開始突破:「很多宮廟的委員會組成很複雜,要向委員簡報商品然後再經過大家的表決同意,非常不容易,也因此我一直想要嘗試高價值的設計來做市場區隔。」
啟動這樣的想法後,創意源源而來,雷雕產品化身為廟裡的護身符、燈座和燭台;精緻的筆記本,眼鏡盒和手拿包也搶進高階的禮品市場「用天然板材雕刻出來的成本比較高。但是顏色和木紋都不一樣。也可以打上客戶需要的圖案和字樣,如何凸顯產品特色是設計很難突破的點,現在雷雕機可以很輕鬆的滿足客製化需求,提高商品的價值。」
「比如一副眼鏡動輒上萬元卻用幾十元的塑膠盒子裝,既沒有美感也沒有質感, 因此雷雕眼鏡盒推出後很受歡迎,我們的產品將陸續推進專櫃銷售。」林俊利興奮的分享這個好消息,但是工作室裡堆得滿滿的失敗作品和材料,說明這背後的研發代價並不小。
八年前將工作室遷回故鄉卻發現人口大量外移,很多祖傳老宅已經荒廢,林俊利決定發揮設計師本色,自己動手改造老宅,也因此踏上創客之路,現在則是更進一步利用數位製造工具豐富在地文化,「台味」十足的林俊利環顧工作室,得意的說:「你看到的都是我自己做的。」
Copyright © 2018 勁園科教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