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Covid-19病毒在短短半年內以風火之勢襲擾全球,造成史上最大的災難,於此大疫未止之際,各種天災戰禍紛沓而來,全球政經情勢瞬息萬變,此刻,我們更加深刻感受到全球七十億人類彼此間存在著緊密的連結。
正當全世界都籠罩在這股不安的浮動情緒中,我們注意到「永續發展SDGs/ESG」這個關鍵字頻繁出現在各種議題討論中,進入後疫情時代,我們面對的是更惡劣的生存環境與更嚴酷的發展困境,永續發展也因此一躍成為全球最關切的議題。
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圖示
什麼是SDGs永續發展目標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何昕家教授-是國內研究永續教育的先驅學者,他在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人類最早是跟大自然學習,工業革命後就開始進入分科的學習,工業革命促進現代文明的快速發展,也產生了很多新的問題,舉凡環保,氣候變遷等,大多是跨領域的課題,傳統的分科教育方式已經無法訓練下一世代的人去解決未來的問題。」
「1972年開始,聯合國集合各國研究人類與環境的議題,1987年『永續發展』就被定義下來,它有兩個意義,一個是『滿足當代的需求』,另一個是『不危害下一個世代滿足其需求發展』,但是這樣的定義還是太過抽象,因此2000年時聯合國宣示要每隔15年推動一次永續發展目標做為行動綱領。」
2000年推出的就是「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之後2015年則是宣示了「永續發展目標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因此SDGs也被稱為「2030永續發展目標」,具體來說它是以發展MDGs的經驗中去檢討和修正出來的具體目標,17項目標又可再細分為169項細則,包含了經濟,社會,環境這三大領域,強調一種不偏廢任一目標與不拋下任何一人的平衡發展模式,因此推動SDGs必須要先建立對17項目標全面性的正確認知,才能塑造對永續的支持態度與行為。
何昕家教授是國內研究永續發展的先驅,十幾年來出版著作及發表相關文章高達數百篇。
教育是推動永續的基石
何昕家教授指出「永續發展首要處理的是跨世代的課題,這和教育工作不謀而合,因為教育永遠是前世代的人在教後世代的人如何生存在未來的世界裡,教育本身就是為解決跨世代的課題而存在,因此聯合國在2005年就推出一個10年的永續教育計劃,它的宗旨就是『傳達給學生永續的概念是身為老師最重要的任務』這也說明教育是貫穿整個SDGs的主要工具,這個計畫也促成了全球新一波的教育改革。」
以台灣為例,108課綱導入「科技領域」與「素養教育」就是修正百年不變的分科教育方式,調整為「向真實世界學習」,融入生活情境,學習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跨領域學習方式,因為所有真實世界的問題都是跨領域的問題,正如同SDGs的17項目標並非各自獨立存在,而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跨領域學習並非只是增設所謂的跨領域學科,而是引導學生去發掘和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在過程中去整合自己在不同學科中所學習的知識與技能,這也是「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與「專題導向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原因。
什麼是ESG企業永續發展
資本主義是現代文明快速發展的濫觴,但是伴隨而來的環境汙染與氣候變遷的問題,也為全人類帶來迫切的危機。若說教育是實現永續發展的基石,那麼推動人類實現永續的動力又是什麼呢?
從MDGs的發展經驗中發現,解鈴還需繫鈴人,因資本主義發展而引起的問題必須要從資本主義的源頭去思考解決之道,這就是「ESG企業永續發展」的由來。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Rebecca Henderson 同時也身兼哈佛氣候變遷專案小組共同主席與美國國家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在她的著作《重新想像資本主義》(Reimagining Capitalism in a World on Fire, 2020)指出「為了賺快錢,我們正在摧毀世界,破壞社會的根基,在整個系統分崩離析之前,我們必須跨越股東價值極大化的簡單思維。」直接點出只追求利潤的企業是造成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但是,企業也是推動變革最重要的力量。
她更進一步指出,唯有將企業轉型為「使命導向」的組織才能真正實踐ESG,進而建立新的永續商業模式,她在書中舉出非常多的案例,強調「永續與獲利是可以合而為一」的觀念,ESG能否成功,關鍵就在我們能否重建新的資本主義思維。
ESG追求創造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價值
ESG的三個主要執行目標包含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強調企業不應只是為創造股東的價值而存在,而是要創造所有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價值,包含顧客,股東,員工,供應鏈,社區以及其他和企業相關的個人或團體。
ESG在各國推動方式或有不同,但是核心都是「將投資作為一種促進企業實踐ESG的工具」也就是實踐投資責任原則PRI(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要求法人機構的投資必須全面考量企業的ESG成果,且其重要性必須等同於企業的財務數據報告。台灣也即將在2023年實踐ESG的金管制度,資本額20億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必須依法申報完整的ESG報告書作為法人投資的重要依據。
投資與關稅雙管齊下
有蘿蔔也有棒子,歐洲議會於2022年6月22日通過全球第一個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法規,未來企業出口到歐洲市場,都必須購買CBAM憑證,藉此鼓勵非歐盟國家減少碳排放,法規將於2023年開始執行,緩衝期3年,對以外銷為主的台灣來說,影響甚鉅。
透過ESG報告不僅要求企業落實,也要求企業為自己宣傳ESG實踐的成果,不需要為善不欲人知而是要大肆宣傳讓利害關係人能夠認同企業的價值,也補強過去實施的企業社會責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有更具體的標準與規範,修正過去容易產生認知偏頗的問題。
永續發展商機無限
企業若能致力推動SDGs,不僅能獲得更多投資者的青睞,對於公司的發展也非常重要。最知名的案例就是特斯拉電動車以及創辦人Elon Musk創辦的另一家知名企業SpaceX,都是面向未來的跨世代科技事業,儘管這些企業都尚未獲利,但是完全契合永續發展目標,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超高額資金的挹注,讓他一躍成為全球首富。
「永續發展夥伴有限公司」CEO田瀨和夫於2014年從聯合國退休後,持續在世界各地推廣SDGs,他在著作《2030永續企業革命》一書中強調,企業不需要把推動SDGs視為營運成本,而是視為最有效投資,全方位的實踐ESG除了可以在資本市場獲得更多挹注,最重要的是讓企業獲得轉型的機會。
他舉例,中國的電動汽車大廠「比迪亞」也是從鋰電池廠商轉型成為電動車大廠的案例,日本各大城市都陸續採購比迪亞的電動巴士,類似的政府採購案只會越來越多,因為全球各城市也都在爭取SDGs的成績,希望為城市帶來更多的跨國投資與提升觀光產業。
SDGs的169項細則正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商機,如果企業能全面性的了解SDGs,必定能從中找到發展的線索。「世界經濟論壇」的商業與永續發展委員會報告指出,2030年前,全球企業藉由SDGs可以創造每年16兆美元的商機,雖然近年全球經濟受到疫情影響而進入衰退與重整,但是疫情帶來的衝擊也讓所有人類更能感受到永續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此時正是推廣SDGs的最佳時機,讓每一位員工都去接受SDGs教育就是企業推廣SDGs/ESG最正確的第一步。
由何昕家教授所規劃的課程將與荷蘭艾葆科教基金會共同開發SDGs線上課程與認證系統,協助學校與企業組織的員工能夠接受系統性的永續教育。
企業為解決社會問題而存在
何昕家教授指出「過去的線性經濟模式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已經由全人類共同承擔苦果,未來所有的產品都只會進入生態循環鏈或工業循環鏈這兩種循環,這就是所謂的循環經濟,但是發展循環經濟需要時間研發新技術與新製程,唯有讓每一位員工都能學習永續,建立使命感,才能將新觀念與新技術導向永續發展,只要企業能夠發展出解決社會問題的產品與服務,就能夠取得新的永續商機。」
台灣的循環經濟成果受到全球矚目,比如回收寶特瓶加工製造的球衣,因為在世界盃足球競賽中被許多國家指定為國家代表隊球衣而聲名大噪,當FIFA(國際足球總會)這樣具龐大影響力的國際組織願意支持永續企業時,企業就會產生用天價廣告費也買不到的商業宣傳效果,這也是ESG商模的典範案例。
SDGs與ESG相輔相成
ESG是實踐SDGs目標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但並非唯一的工具,也未必適合所有中小型企業單位或非營利單位組織,只要對SDGs培養出正確的認知,企業仍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找出自己的對應策略。
聯合國開發的SDGs Compass,就是發展永續的另一套工具,它主要分成五個實施步驟,1 理解、2 決定優先課題、3 設定目標、4 整合至企業經營、5 報告和溝通。而第一步的「理解」就是鼓勵企業全體員工接受系統性的SDGs教育,正確理解SDGs,而不會產生認知錯誤,可以確定的是,無論使用哪一種工具,透過永續教育建立正確的認知是邁向永續發展最堅定的第一步。
永續發展已經是普世價值,即便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但是以半導體產業優勢位居全球科技產業樞紐,早在2009年就已經成立「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台灣推行多年的資源回收,回收率高達55%,優於SDGs總成績排名全球第三的芬蘭(42%),不僅被譽為世界第一也吸引各國官員來台學習,過去,我們沒有置身事外,現在,我們要更需要扎根教育,成為全球的永續典範。
文/圖 江玉麟
Copyright © 2018 勁園科教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