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E艾葆科技誌IPOE艾葆科技誌
    • 作業系統與軟體應用
    • 行動通訊與網際網路
    • 物聯網與人工智慧
    • 社群與溝通
    • 創客與機器人
    • 科技教育與在職教育
    • 職涯發展與行業應用
    • 機電整合與程式設計
    • 新興科技與永續發展
  • 會員
    • 註冊
    • 登入
  • 最新消息
  • 新聞
  • 雜誌
  • 艾葆會客室
  • 職人360
  • 關於我們
  • 勁園活動網
  1. 回雜誌
    建立技能思維開創精采職涯-為提供優質在職教育而創辦的艾葆國際學校
    • 分享
    • Tweet

    追隨熱情而在職涯發展獲得成功的工作者極為少數,進入職場後必須建立技能思維,持續精進自己的專業技能,創造工作價值,建立使命感,才是大部分成功人士的發展途徑。

    安靜離職與躺平主義

    歷經兩年的病毒重創,各國逐步開放邊境恢復正常生活並企圖挽救破敗的經濟。但是,已經適應居家上班的工作者,面對重回高壓力的職場,歐美出現所謂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的現象,而原本以勤奮著稱的亞洲工作者也出現了所謂的「躺平主義」,企業管理者以安靜解僱(Quiet firing)來應付躺平的員工,這些並非真的離職或解雇,而是雙方陷入「擺爛與放生」的職場僵局,成為企業經營者的新難題。

     

    一張含有 文字, 個人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注重員工在職教育的企業才能持續發展為優質企業 (圖片取材自ASML官網)


    熱情思維與技能思維

    《深度工作力》、《深度職場力》(台譯)這兩本被奉為職場經典的作者卡爾紐波特教授,27歲取得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博士,現在任教於喬治城大學,他以各種實證研究的結果得出結論:大多數人無法確定自己是否對某項專業預先存在明確的熱情,強調追隨熱情只會讓人對未來更感到困惑,除非你具有「職涯資本」-珍貴而稀少的特殊能力-否則追隨熱情是危險的。


    研究顯示,在職場上獲得成功的人士「大多是在一開始就全心全力投入學習工作所需要的專業技能,逐漸獲得影響力,產生好的人際互動,並進而認同工作價值,所謂的成功人士大多是抱持「技能思維」藉由持續提升自己的技能,建立使命感而成為這行業的大師(Master)」這一切都要靠自我持續的精進學習和最初的熱情並無關聯性。


    追隨熱情只會讓人終日懷疑自己是否「入對行」而不會專注眼前的工作,工作者若是抱持「熱情思維」就很難藉由技能的提升獲得工作價值與建立使命感,最後就變成安靜離職的現象。這兩種思維的差異就在於「技能思維是強調你能提供這世界什麼?而熱情思維是強調這世界能提供你什麼?」前者目標明確,而後者總是含糊不清。

     

    一張含有 文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卡爾紐波特教授的著作經常透過各種實證研究結合自己的創業,求學和就職經驗,提出深刻的觀點去指出一般人經常陷入的迷思。(圖片取材自Newport網站)


    讚到沒人可忽視你

    《深度職場力》的原文書名是《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讚到沒人可忽視你」,要達到這個境界「關鍵在於是進入職場後能否持續提升技能,技能思維正是開創精彩職涯的根基。」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成就每一個孩子」,幫學生找到自己的熱情,開展幸福的人生。但是我們也必須正視,能追隨自己的熱情並且在職場獲得成就者,即使在多元社會裡,仍是極少數。真實的職場狀況是-如果你離開學校就停止學習,那不管讀什麼科系都很難脫穎而出-大部分人對於學習具有惰性,進入職場後要持續精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需要「在職教育」(Inservice Education)與學校教育銜接。


    在職教育與解決就業問題的職業訓練不同,是為了提高在職工作者的職場成就而存在,必須有一套系統性的優質教育內容,不管從事哪一行業,只要能利用在職教育管道精進職場力就可以達到「讚到沒人可忽視你」的境界。

     
    我們需要更好的在職教育

    在職教育的管道多元,大約有下列幾種:

    1. 企業與培訓單位合作的教育訓練:要注意的是培訓單位本身是否具有足夠的優質教育資源支持,課程內容是否符合需求,是否能建立完整的歷程紀錄和認證機制作為追蹤考核的依據,以及價格的合理性,根據許多研究,台灣的培訓單位普遍都無法達到這些要求。。

       
    2. 大學推廣教育:受限於教育法規的影響,課程往往不能與職場需求集合,也很少有職場技能培訓課程,學員經常受限於學費昂貴,或交通和工作時間無法配合等因素而無法利用這一個管道。

       
    3. 遠距學習:遠距學習、線上教育、數位學習這些詞彙雖然意義略有差異,但基本概念相同。進入後疫情時代,線上教育市場獲得快速的成長,但是許多教育平台是以網紅經濟的商業模式,教學內容以追求流量為主,本身缺乏教育資源,忽略技能養成的系統性,價格也偏高。

       

    企業每年編列教育訓練預算,但是僅憑幾場研習活動並無法提升員工所需要的技能,不同專長的員工所需要的技能並不相同,能讓員工持續精進所需要的專業技能才是有效的在職教育,衡量各種因素,採用遠距學習比較可能實現更好的在職教育。

     

    進入後疫情時代,遠距工作已經是所有人必備的技能,越來越多的軟體工具讓遠距工作的效率大為提升,同樣的,遠距學習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價格也比實體課要低廉,若作為企業自辦教育訓練,也都負擔得起,然而,這樣看似有效率的學習方式卻被許多教育工作者嗤之以鼻。


    因為學習的效率不只是決定於學習工具,而是學習者能否自律及掌握學習方法,這也就是現在教育部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強調要建立自學的學習力,無法自學的人很難持續精進自己,這才是數位學習能否成功的關鍵。

     
    學習歷程與證照制度

    優質的數位學習系統不僅要提供優質的學習內容也必須設計「促學」的機制,提高學生自學的意願,創造共學的機會。


    最新調查顯示,今年首次採用學習歷程制度進到大學的學生對於原本備受批評的學習歷程的支持度偏高,為自己的學習留下成果紀錄,撰寫心得和反思,原本就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相較於自科舉時代流傳下來的「一試定終生」,更貼近真實世界,不會再製造出只會考試不會做事,空有一紙文憑的工作者。


    儘管過去數十年都在推動證照制度,但是大部分人一提到證照就會陷入「含金量」的迷思,若只用這個角度去看待證照,其實只是把文憑主義的思維又套進來反而誤解推動證照制度的原意。


    學習歷程證書不是醫師或律師的專業執照,是透過公正的第三方認證學習的過程和成果,鼓勵學員能持續地對自己的專業加深加廣,透過學習診斷修正學習方法,只要發證單位具有公正性甚至是國際機構,就值得採信,國內多位教授也一再呼籲,透過學習獲得的成果是能力而不是一紙成績單,歷程檔案只是記錄過程與認證成果,個人歷程記錄的價值由個人去創造,越深越廣越多越好,累計的學習成果能確實提升職場的表現才是真的「含金量」。

     
    為創造優質在職教育而生

    成立於荷蘭的「艾葆科教基金會」(Stichting IPOE Education Foundation)以推動科技教育為成立宗旨,創始會員遍布世界各國,多為科技業與教育界人士,2022年與台灣勁園科教集團合作營運全球華文業務,創辦「艾葆國際學校」以提供優質的在職教育為宗旨。


    荷蘭不僅在歷史上與台灣有淵源,近年來也是最積極投資台灣的國家,2019年就已經累積超過一兆台幣,穩居第一名,荷蘭的ASML公司是全球晶片微影技術的領導者,和台積電共同組成最強的策略聯盟,控制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命脈。

    一張含有 個人, 室內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從兒童到在職工作者,注重科技教育是荷蘭能以科技力創造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圖片取材自ASML官網)


    荷蘭國土面積與台灣相近,人口比台灣少,缺乏天然資源,但是人均GDP超過五萬美元,重視科技教育,在職教育,積極鼓勵新創事業,善於利用科技力創造國家競爭優勢,這些都值得台灣仿效,勁園科教希望透過合作創辦艾葆國際學校取經荷蘭,為台灣打造更好的在職教育。


    結合國際證照與學分、學位的課程設計

    艾葆國際學校的證照目前有兩大系統,一是專業證照,對專業能力進行認證,另外一種是涵蓋六項科技領域的「GTC全民科技力」,採學習歷程的概念,適合不同專業領域的人補強自己的科技應用能力,學員每上一堂課就可以進行隨堂測驗,上完全部課程後才能取得學習信用認證碼進行國際認證考試。


    通過考試取得認證的學員可以向學校申請學分證明,累積五個學分後就可以申請微碩士學位(MicroMaster)取得5個微碩士學位可以升級為準碩士(OmniMaster),學員取得微碩士學位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修「學術導向論文寫作」或是「產業應用論文寫作」,通過論文審查與口試之後就可取得取得最高階的菁英碩士學位(EliteMaster)。




     

    Master在學術界是指碩士學位,在職場則是專精於某行業的大師,頒發學位是對學員的學習各階段予以肯定,如同「以賽促學」,是將學位設定為可達成的短期目標以激發學習的意志,並以國際認證和學分證明給予肯定,這就是艾葆國際學校獨創的「促學」機制。另外,為了突破遠距學習的限制,艾葆國際學校也會設立班級管理制度,成員取得微碩士學位後就會編入班級,由校方派任導師輔導學員,透過專屬的通訊平台與同班學員交流,舉辦線下活動,創造學員的共學場域。


    相對網紅經濟式的學習平台,艾葆國際學校採取相對嚴格的學習歷程和國際認證制度,包含成果認證與促學機制,同時收費更為合理,讓收入不高的職場新鮮人不會因價錢問題而放棄進修,而是更積極的進修技能,創造自己的工作價值。


    文/江玉麟 /圖 編輯部


    歡迎加入艾葆國際學校的講師行列

    大學畢業,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或具碩士學位以上,有教學經驗或樂於分享自己技能的夥伴們,歡迎一起加入艾葆國際學校的講師行列,意者請寄簡歷 Robinchiang@jyic.net。

    #社群與溝通#科技教育與在職教育#職涯發展與行業應用

    推薦文章

    10個方法做出有創意的專題

    CyberPi VS WiFiBoy程式學習遊戲機大比拚

    走進VR 成為一級玩家— 虛擬科技策展與數位典藏應用

    延伸閱讀

    創客設計生力軍─桌上型真空成型機

    老師的樂趣就是把不會的孩子教到會-專訪南投國小張育豪老師

    讓專業的來! 2020國家技能週暨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 技職高手放眼全球!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8:30~18:00 (例假日除外)

    |

    服務專線:02-2908-5945

    |

    服務信箱:pacme@jyic.net

    Copyright © 2018 勁園科教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勁園活動網